当前位置:正文

线上白银配资平台 对话华泰联合董光启:“硬科技”领域并购将持续升温 | 科创资本论

发布日期:2024-08-19 00:46    点击次数:91

线上白银配资平台 对话华泰联合董光启:“硬科技”领域并购将持续升温 | 科创资本论

570余家上市公司、5万亿市值,经过五年的发展,科创板收获了上述成果,并从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发展成为“硬科技”企业的聚集地。

华泰联合证券董事总经理、并购部负责人董光启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科创板的设立和发展为中国资本市场开拓了一片创新土壤,五年来,科创板在支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深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优质的“硬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集结。

改革还在稳步向前。就在上月,科创板即将满五周岁之际,证监会发布深化科创板改革八条措施(下称“科创板八条”),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健全发行承销、股债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交易等制度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董光启认为,证监会发布科创板深改八条措施,标志着科创板改革再出发,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并且特别提出要“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

投行看到了更多业务机遇。董光启说,在各项鼓励和支持政策下,可以预见,“硬科技”领域的并购重组将持续升温。

机遇也往往伴随着挑战。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以来,如何帮助发行人找准定位,注册制下如何定价,都成为投行面临的新问题。

“资本市场定价并不局限于招股的那一刻。”董光启说,投行业务已从以往的通道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投行人也要不断深化对产业的理解,提升价值发现能力,才能筛选出真正的“硬科技”企业。

为资本市场开拓创新土壤

科创板开板五年以来,见证了一批批科创企业的崛起。从2019年首批上市的25家企业,到现在已有超五百家公司陆续登陆科创板。

董光启表示,科创板的迅速发展与我国对于研发创新、产业升级的支持息息相关,从发展新质生产力到“科创板八条”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科创型企业将得到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新的发展机遇。

“科创板的设立和发展为中国资本市场开拓了一片创新土壤。优质的‘硬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集结。”他提到,科创板在支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深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在科技创新方面,数据显示,五年间,科创板累计融资规模超1万亿元,占A股总融资额的一半以上。在资本加持下,企业加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发展瓶颈。2019年至2023年,科创板上市公司披露的累计总研发投入平均年增长率达23%,领先于其他板块。

其次,在产业升级方面,科创板已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产业集聚和板块示范效应逐步增强,科创板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资本支持。

最后,在资本市场改革方面,科创板的一系列制度创新也为其他板块提供了改革经验和示范,推动整个资本市场制度的完善和优化。

“如今,科创板不仅仅是科技创新企业的重要舞台,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阵地,科创板的实践为资本市场积累了丰富经验,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关键开拓环节。”董光启称。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也是锻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董光启认为,当前阶段,创新已处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多部委已经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科创企业发展,良好的市场生态正在逐步构建。

“尽管如此,科创企业成立时间短、起点规模小、研发投入高、风险大等特点使其仍普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董光启表示,为此,中介机构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等资本市场服务,为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提供专业的功能支持,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国内实体经济蓬勃发展。

“硬科技”并购重组将持续升温

在五年发展中,“硬科技”是科创板最亮眼的名片之一。

自板块设立之初,科创板就定位于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开市一年后,2020年3月证监会首次发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至今已进行了第三次修改,硬性指标要求不断优化、愈加精准,并多次重申严把“硬科技”入口关。

董光启认为,科创板运行五年来,吸引了众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

“许多科创板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甚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他提到,例如在半导体设计制造、生物医药研发、人工智能应用等前沿领域,科创板上市公司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实力和技术竞争力。

“五年间,科创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第一批的25家上市企业发展到现在的573家上市企业,其中千亿市值的企业已有4家。对于‘硬科技’的定位也越来越清晰。”董光启称。

就在上月,科创板改革进一步深化,“科创板八条”进一步聚焦“硬科技”关键词。

董光启分析称,科创板改革八条措施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从入口、融资、交易三端集中发力,宽严相济,为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打开新空间,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进一步夯实。

在其看来,新规亮点有三:一是在严把“硬科技”入口关;二是提升对优质未盈利企业上市的包容性;三是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

“可以预见,‘硬科技’领域的并购重组将持续升温。”他说。

作为国内一梯队券商,自科创板试点以来,华泰联合的身影就活跃其中。数据显示,“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688001.SH)即为华泰联合证券保荐。截至今年7月3日,华泰联合帮助48家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总市值超3000亿元。

并购重组是华泰联合的优势领域,近年来在服务科创板企业并购重组方面打造了诸多具有标杆意义的案例。首单科创板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即华兴源创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由华泰联合担任独立财务顾问。在“科创板八条”发布后,芯联集成发行股份收购芯联越州股权成为首个披露预案的发股并购项目,独立财务顾问也由华泰联合担任。

投行要深入行业、理解行业

以科创板为引领,近五年,注册制在资本市场由试点到全面铺开。改革不断深化,包括投行在内的市场参与者,也在不断地学习、突破,重新定位自己。

“投行需要不断深化对产业的理解,提升价值发现能力,才能筛选出真正的‘硬科技’企业。”董光启说。

不仅如此,高质量发展要求金融机构更好地发挥功能性,这就要求投行由以项目承销保荐为核心的模式向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从单一的资本市场投融资中介属性向全产业链的服务模式转变。

在此过程中,投行的资本市场定价能力已成为券商的核心竞争力。“科创板八条”也提到,开展深化发行承销制度试点,包括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试点调整适用新股定价高价剔除比例。

而资本市场定价并不局限于招股的那一刻。“为科创企业定价,要求投行深刻地理解板块定位、发行人和所处行业的特点,准确甄别资产价值。”董光启表示,为此,投行要将产业思维贯彻到项目执行、发行承销的全产业链过程中,将研究定价工作前置,同时通过一单单的实践培育专业的机构投资者群体。

“科技型企业往往具有高成长、高风险的特性,在发展早期盈利能力较弱,而科创板为其提供了具有包容性的平台,投行需要以投资的眼光更早、更精准地发现优质科技创新企业,以前瞻性的价值判断发现企业真实的价值。”他说,从这一层面,科创板推动了投行进一步提升价值发现能力和估值定价能力。

“全业务环节协同发展是投行更好服务企业全周期发展的大势所趋。”董光启提到,投行进一步强化全业务链优势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

一是要具备对企业上下游产业的深入洞察,深入行业、理解行业才能延伸服务链条,从而帮助企业高效匹配产业资源,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二是投行服务需要向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拓展。这包括,加大对早期、高成长性、硬科技企业的服务投入,真正下沉到产业集群,从资本市场入门、规范运作咨询、融资财务顾问开始提供服务;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投行要做好上市后的企业并购整合等资本市场服务,为企业的长期价值提升提供专业支持。

三是提升全业务环节服务水平,还要求提升准入、协同、风控等各方面的专业性,以严格的准入、高效的协同、扎实的风控,为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之路保驾护航。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周楠

张苑柯

相关阅读 券商股异动 修复行情能否延续?

52分钟前 科创板开市五周年 超57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5万亿元

市值超过百亿的上市公司超130家,市值超千亿的上市公司共计4家。

昨天 16:22 对话兴业证券徐孟静:对“硬科技”的认识在逐步深化细化|科创资本论

“科创板成立之初即强调‘硬科技’定位,但具体什么是‘硬科技’,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细化的过程。”

科创资本论 昨天 08:53 对话金浦智能田华峰:理顺募资与退出端市场机制,可打通资本与创新“双循环” |科创资本论

“耐心资本需要耐心LP,不能对着GP呼唤耐心资本。”

科创资本论 昨天 08:43 对话国金证券廖卫平:投行人要从通道型“工具人”,转向扎根行业的研究者 | 科创资本论

“外在的指标容易把握,困难的是对于发行人行业属性和技术水平的认知,这对于中介机构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高要求线上白银配资平台,要求投行首先应更加强调行业研究的驱动作用。”

科创资本论 昨天 08:45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



Powered by 配资门户_在线配资开户_专业股票配资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